为了利用摄像机拍出优质的画面,摄像人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摄要领,具体说来就是稳、平、清、准、匀、真。 1.稳 电视画面的不稳定,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不安定的心理,并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。稳,就是要使镜头稳定,消除不必要的晃动,给人以稳定感。 画面的稳定要求摄像人员掌握正确的执机方法。摄像操作时,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执机方法,不正确的执机姿势会影响摄像机功能的发挥,影响摄像效果。一般情况应尽量使用支撑装置,如三脚架等。没有条件时,通常使用站姿、全蹲姿、举姿、跪姿几种相对稳定的姿势进行拍摄。 肩扛执机式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,具体做法是右肩扛住摄像机,右手握住手柄,操纵电动变焦键和记录启停键。左手配合右手进行其他操作,如扶住或转动寻像器进行手动聚焦、手动变焦、日期显示等。拍摄时还要尽量利用身边的依靠物,如树木、扶梯、墙壁等,使摄像机保持相对稳定。边走边拍时,为减轻因走路而产生的垂直震动,双膝应略弯曲,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,并放慢和减小步幅。 2.平 平,就是指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,不能倾斜。在绝大多数的摄像画面 中,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,如果画面中的这些线条不是歪就是斜, 会给观众造成某种错觉,这是摄像中的一大忌讳。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,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,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参考,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,大体就可以做到“平”。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,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。 3.清 清,即保证画面的清晰,主要是保证主体物的清晰,不是要求画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清晰。 要获得清晰的图像,首先在拍摄前要检查镜头的清洁度,如果镜头上有污点,应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工具进行清理。其次,要保证聚焦准确。为了获得聚焦准确的画面,可采用长焦聚焦法。长焦聚焦法,即无论主体远近,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,因为这时的景深短,调出的焦点准确,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。 当被摄物体沿纵深运动时,为保证物体始终清晰,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;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,如缩短焦距、加大物距、减小光圈等;三是采用跟摄,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。 4.准 准,包含三层意思:构图准;聚焦准;色彩还原准。 构图准:取景构图准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,因为聚焦、光圈、白平衡调整都是硬的标准,而构图则不同,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取景。 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,具体如下。 ① 主体、陪体、前景、后景的布局安排。 ②形状、线条、色彩、质感、立体感等构图要素的表现(构图要素)。 ③ 正、侧、斜、背、平、仰、俯、顶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(机位的选择)。 ④ 远、全、中、近、特各种景别的运用。 ⑤ 推、拉、摇、移、跟运动镜头的拍摄,及起幅落幅的确定(运动技巧的运用)。 这些都要做到准确、完美。构图的“准”能使得画面更好地表现内容,更富有艺术感染力。 聚焦要准: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。对主、陪体变化的情况,要做好记号,或试验后再拍,做到一次到位,聚焦清晰。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,可采用小光圈、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。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,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,再回到广角,从广角开始推,这样图像才能在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。 色彩还原准:首先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,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。其次,根据光线的色温情况或拍摄要求,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。 5.匀 匀,就是指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。在拍摄过程中,运动的速度不要时快时慢,断断续续。起幅、落幅时的加速和减速也应缓慢、均匀。如开始动时,应是缓慢起动,为匀加速运动,到一定速度时保持匀速,至落幅时,要慢慢减速,为匀减速。推拉时控制好变焦杆,变焦过程中速度均匀。摇摄时要控制好,使把手(或机身)的转动速度均匀。 6.真 真,指的是拍摄景物的色彩、形状、空间透视比例等的真实记录。拍摄时应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线情况及时调整白平衡,以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;近距离拍摄时,应采用标准焦距,正面拍摄,以免造成被摄主体的变形、透视关系混乱和比例失调等不良后果。真实纪录是需要的,但是非真实的艺术化的表现更需要,这就需要摄像人员平时增加艺术修养。 这六个要领是电视摄像的基本功。初学者必须有目的地练习,切忌浮躁、急于求成。建议初学者从此可以用这六个要领评述影视节目中的镜头,分析其优劣和功能表现力,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。 |